繪圖設備大升級-我買了繪王KAMVAS16繪圖螢幕

0 comment 7 views

時隔多年我升級了繪圖設備,從繪圖板換成繪圖螢幕啦!
每次去Nova的時候都會忍不住跑到櫃上試畫,在Wacom和Huion兩家之間猶豫很久,這次總算是下手了。
雖然要再花一陣子習慣和設定筆壓,但Huion大打折的價格CP值很高,價格真是太香了!

以下來講講我的電繪設備進化史:

人生第一塊無名手寫板

大約是國中二年級的時候,我拿到了人生第一塊板子踏入CG的世界。
而我的第一塊板子其實是無牌、感壓只有512階的超小塊手寫板。

剛開始學CG,骨架和上色手法都超生澀

記得試畫的第一張圖我開啟windows的小畫家,在沒有圖層的狀態下畫了一張人像。
同樣喜歡畫圖但接觸CG比我早許多的友人教了我一些電繪的基礎,在沒有繪圖軟體的時期我每天在當時很流行的圖聊(Oekaki)上畫圖發圖,也是畫得很開心。

Wacom intuos 3

高中二年級為了更加強我的電繪,終於想換第二塊板子的時候特別請媽媽帶我去Nova買了Wacom的intuos 3代。
當時的價格我記得並不便宜,另外因為第一塊是小尺的板子所以intuos也只買了4×6的版本。
謝謝媽媽知道我喜歡畫畫,二話不說刷卡了。

我現在依然記得這塊板子的手感非常好,特別喜歡握筆軟膠的部分,感應面板的觸感也很好,還有好用的side bar。總之在那時是評價很高的板子。

剛買不久的繪圖版,當時很興奮的發文
順便曬一下之前的作業環境

這個時期開始進入我手繪的量產期,電繪方面在網路上自學了Photoshop,也短暫用過Painter,後期用了open canvas和paint tool Sai。開始研究各種軟體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繪圖軟體。
每天下課後和友人一起畫畫的時光非常快樂,也畫了幾張自己到現在也蠻滿意的圖。

對比一開始的畫,這時的技巧開始成熟一些了

這塊intuos的板子一路陪著我到了大三的暑假。
其實我在大學時畫畫的時間已經變少了,暑假是我難得又開始重拾電繪的時光,但某一天這塊板子突然的感壓失靈,不管我怎麼重灌驅動測試,繪圖版中間區域的位子怎麼都感應不到。(合理懷疑當時常趁我畫畫時窩在板子上睡覺的茶茶貓是讓板子炸掉的原因之一…)

金剛不壞的Wacom Bamboo 3

沒板可畫的我這時用生活費買入了人生的第三塊板子,Wacom的Bamboo3。
這塊板當時主打的就是便宜、耐用,是學生們的好選擇。
於是這塊2011年購入的板子整整用了12年還沒有壞。陪我走過大學後半段、就業、工作、和日本時期。

充滿戰損的繪圖工作區域,這塊板子的繪圖區也不大

各位觀眾,就是它! 用了12年還沒壞的板子! 就算用來蓋泡麵墊晚餐也絲毫沒問題的硬漢。筆尖的部分倒是磨損蠻嚴重了。

短得不能再短的筆尖

12年前的bamboo感壓還在1024階(現在同款感壓已到2048階)


雖然隨著出社會後更捨得投資於自己的愛好設備。
但學習電繪好幾年,其實畫到最後我有意識到重點不在於工具,回頭看來就算用小塊的板子,或是感壓極低的板子都還是可以畫出令人滿意的好作品的。
如何充實自身的內涵,畫出內容更優質的畫作才是更需要磨練的。

希望新的繪圖螢幕可以再陪我好長一段時間, 互相磨合,我會好好愛護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透過kofi贊助或委託

Leave a Comment